在线祭扫、代为祭扫、书写家书心语
今年清明我市将推多项祭扫便民服务
普觉寺墓园门口,工作人员坚守劝离岗。南报融媒体记者 许军摄
昨天,雨花功德园的工作人员拿着手机利用5G技术向家属直播祭扫情况。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摄
南报网讯 (通讯员 杨凌 融媒体记者 马道军) 在线祭扫、集体祭扫、代为祭扫……昨天,记者从市民政部门获悉,针对疫情期间清明祭扫,我市推出多项便民服务举措,让新式祭祀发挥更大作用。
为防止出现清明祭扫扎堆、聚集现象,我市近日发布了“关于清明祭扫服务管理的通告”,暂停了清明现场祭扫。为满足广大市民清明祭奠逝者、感恩先人愿望,我市民政部门将采取一系列便民服务举措,方便市民有序开展清明祭扫活动。据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清明祭扫方式可多样化,虽然今年清明节前后市民不能到现场祭扫,但可通过云祭扫、书写家书心语、举行家庭追思会等方式,寄托哀思。
据了解,我市将在3月20日在“我的南京”APP平台上开通免费在线祭扫服务功能。该平台设有公墓、骨灰堂、英烈等纪念专区。市民可通过查找公墓、骨灰堂名称,创建(登录)相应页面,输入逝者信息,运用献花、点烛、寄语等形式进行在线祭扫。
除了在线祭扫,我市还将邀请民俗专家策划具有南京特色的祭扫仪式,由公墓(骨灰堂)管理机构工作人员为逝者举办免费的集体祭扫活动。
代为祭扫近几年逐渐成为更多人的选择。今年清明,各公墓(骨灰堂)将安排专人擦拭墓碑、格位,免费代为祭扫。对破损墓穴进行维修,对环境进行整理。开通电话热线,由公墓(骨灰堂)管理机构提供咨询服务。
在安排落葬方面,将对因疫情未落葬的逐一进行回访,预约落葬时间。
落实我市第15号通告要求,128名护林员值守1.5万亩山林
铁心桥设10个卡点劝离祭扫者
南报网讯 (通讯员 刘政 侯阳 融媒体记者 于洁尘 许军) “你好,根据南京市规定,目前墓园暂停接待祭扫服务,谢谢配合。”昨天中午,普觉寺墓园卡点,一位工作人员站在公告牌前,耐心劝离了一位开车前来扫墓的市民。我市发布第15号《关于清明祭扫服务管理的通告》的次日,南京最大的墓园片区铁心桥街道全面启动了防控行动。
铁心桥片区聚集了全市最多、体量最大的墓园墓地,目前有普觉寺、西天寺、龙泉塔陵、静明寺纪念林4个大墓园,以及众多小型墓地,墓穴总数逾12万座。3月8日,我市发出第15号通告后,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立即召开专题会议明确了工作方案。
根据第15号通告要求,全市所有公墓、骨灰堂等殡葬服务机构,继续暂停市民群众现场祭扫活动。铁心桥今年清明期间的工作内容,由维持扫墓秩序,转为通过多种途径宣传暂停现场祭扫。针对辖区内零散分布了6000多座墓穴的小微墓地,则加强力量严格防控监管。为此,街道不仅组织多方力量在4个大型墓园门口设卡点劝离市民,同时在大周路等10条重要进山扫墓必经之路设立检查站,128名护林员则全天候值守1.5万亩山林,劝离扫墓市民、严防山林火警。
铁心桥街道范围内的墓园墓地,多集中在高家库、马家店、定坊三个社区,从3月5日起,三个社区即启动了严格巡查。高家库社区在入山卡点设置了印有15号通告的告示牌,安排专人现场值守,记者在周家洼环山路上看到,每隔几十米就设有一个护林亭,且都有护林员值守。社区书记包道富说:“社区有37名护林员、20名半专业化消防突击队员,配有灭火剂、灭火弹、铁扫帚及消防车、防火皮卡车等,24小时待命。”
位处将军山的高家库社区,山林面积6000平方米,除了普觉寺和龙泉古苑塔陵,还有1800多座小微墓穴。社委委员赵贵荣介绍,辖区内清明防火工作将从3月10日起持续至5月31日,在严防火情之外,护林员们还将全力以赴劝离扫墓市民,宣传第15号通告。
定坊社区的静明寺纪念林有墓穴6000多个,安葬的多为本地已去世居民,社区为此在每个小区的出入口张贴第15号通告,并发放致居民的一封信,同时在微信群、微信号中宣传通告精神,号召大家暂停现场祭扫,并等待墓园方面推出的代祭扫服务通知。据悉,我市将于3月20日在“我的南京”APP上推出网络祭扫平台,街道也在第一时间将这一消息发送给了居民。
雨花功德园推出5G多点位可视化网上祭扫
“云祭扫”寄哀思 隔山水不隔情